汤氏源流
首页 > 汤氏源流 > 浏览文章

《河南汤氏源流考》 作者:汤锦程

(来源:汤家村,作者:汤锦程 日期:2019年03月12日 浏览: 加入收藏 )

汤锦程(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)

    河南一名源自于“黄河之南”,西汉时期设有河南郡,为河南得名之始。河南是汤氏的起源地之一,荡汤氏起源于河南睢县;殷汤氏起源于河南陈郡长平(西华);庚汤氏起源于河南陈郡汝水;阳汤氏起源于河南洛阳;锡汤氏起源于河南淮阳;昌汤氏起源于河南开封。总之,多元化起源的汤氏大多是起源于河南境内,而海内外的汤氏追宗溯源最终都将到河南。

《河南汤氏源流考》 作者:汤锦程

    据考证:偒人最早进入河南境内的是来自陈仓(陕西宝鸡陈仓)的伏羲氏汤昊,其率领狼汤氏族经宛城(河南南阳)、陈州(河南淮阳)、高阳城(河南开封俊仪)进入山东境内。因而在开封俊仪境内留有狼汤渠等地名。伏羲氏末年,共工氏汤明率水师进占孟猪泽(河南虞城县);祝融氏汤黎率火师占据汤黎河(河南浚县),叔侄二人在中原发生争位大战。汤黎战败后,经柴桑(江西九江),退至衡山(湖南衡阳)立都而治南方,因赤火为“阳”,故又称“阳帝”。共工氏汤明为镇压辽西、冀东的九黎族,北迁檀州燕乐界龚城。女娲氏汤娥起兵讨伐逆子汤明,在中冀诛杀逆子共工氏,共工氏余部逃入幽燕(北京燕山地区)化为北狄。

    炎帝时期,轩辕氏家族亦迁居河南郑州,建立有熊国。炎帝汤参卢时期,卿相汤蚩尤率九黎族伐帝都空桑(山东文登),驱逐炎帝汤参卢,自号“炎帝”。轩辕氏乘炎帝家族内乱,统率大军出河南,先河北,后山东,先后革除炎帝汤参卢和炎帝汤蚩尤,而后登上天子大位,号“黄帝”。黄帝轩辕氏长子汤玄嚣,立都于俊仪莨荡(河南开封),汤玄嚣之孙汤喾,立度都于亳(河南偃师),号“我帝”。黄帝家族在河南发展壮大,因而在河南鹤山县、汤阴县、固始县境内均留有条汤河地名。

    我帝汤喾时代,火正阏伯与季弟实沈居于旷林,兄弟二人不相能也,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(河南睢阳),主辰,商人是因,古辰为商星;迁实沈于大夏(山西夏县),主参,唐(汤)人是因,以服事夏商。”河南唐汤氏由此迁入大夏(山西夏县)。唐堯时期,封太子汤丹朱为唐侯(山西太原,一说山西临汾)。汤堯平定南方三苗族叛乱,改封汤丹朱于丹水(河南淅水地区),统领三苗诸部,山西太原唐汤氏随汤丹朱迁入河南淅水地区。摄政姚重华因恐太子汤丹朱干预朝政,则奏请将汤丹朱改封为“房侯(河南遂平县)”,河南淅水唐汤氏也随之迁入河南遂平县。姚重华摄政长达20年之久,完全控制了朝政,于是软禁帝汤堯,为其篡夺帝位铺平道路。《竹书纪年》证曰:“昔堯德衰,为舜所囚。”唐堯末年,摄政姚重华逼汤(唐)尧禅位于己,并将汤(唐)堯囚禁而死。姚重华篡夺王位,号“虞舜”。唐堯太子汤丹朱不肯臣服虞舜,于是自立为帝,与虞舜分庭抗礼。《山海经•海内南经》曰:“帝丹朱”。帝丹朱在位3年而德衰,虞舜命后稷帅师征讨帝丹朱,在丹水击败帝丹朱联盟军队,将其流放到苏皖南部,唐汤氏由此南迁苏皖地区。汲頉纪年云:“后稷放帝子丹朱。”汉武帝时,在苏皖南部置丹阳郡,皆因丹朱族居此域有关。虞舜末年,汤丹朱在苏皖赣地区发动叛乱,苗蛮诸部纷纷举旗响应,虞舜被迫亲征,在苍梧(湖南道县)击败汤丹朱,但因其归路以被大禹所阻而不能北归,则卒于此。《山海经•海内南经》曰:“苍梧山,帝舜葬于阳,帝丹朱葬于阴。”汤丹朱后裔唐汤氏、汤杜氏、荡氏融入湖广、甘陕、青藏地区汤氏。

    夏侯氏仲康时,摄政羿取代夏政而自立,号“有穷氏”,夏后氏相逃至商丘(河南商丘),依附同宗斟灌氏、斟寻氏。有穷氏羿用伯明氏不孝子寒浞为相,寒浞控制朝政后,杀有穷氏羿夺得帝位。寒浞不甘夏后氏相于卧榻之酣,于是使儿子寒浇统师灭斟灌氏、斟寻氏,诛杀夏后氏相。商殷族祖先汤相土利用商丘地区空虚之机,率部迁居到河南商丘,其裔孙汤武王革夏建商,先后立都于商丘、亳(河南偃师)。汤中丁迁都于隞(河南淮阳)、汤整(河亶甲)迁都于相(河南内黄县)、汤昭(武丁)迁都于沫(昧)邑(河南淇县)。帝武丁汤昭时期,大封子汤氏诸侯,子汤氏由此遍及河南诸城邑,仅蓼(河南固始)就有子汤氏数国。《固始县志》证曰:“商代固始有番古城、易古城、高唐(汤)城。”子汤氏由此在河南各地繁衍壮大。

    周武王灭商建周,将子汤氏一部分迁到山东、山西、陕西为姬姓诸侯奴隶;不愿为周臣的子汤氏南逃吴、楚、越地区或随箕子汤胥余北迁河北、辽东、辽西、朝鲜;另有部分子汤氏浮海东渡太平洋诸岛屿及日本、美洲。而留在河南的殷顽民阳汤氏则成为阳人聚(河南洛阳)望族、庚汤氏成为汝水(河南陈郡)望族、殷汤氏成为长平(河南陈郡)望族。周成王为笼络子汤氏贵族,封微子汤启为宋公,存商殷人之祀。由宋公国分衍出来的荡汤氏成为睢阳(河南睢县)望族、锡汤氏成为锡邑(河南淮阳)望族、昌汤氏成为开封(河南开封)望族。由于河南子汤氏分衍出汤氏、宋氏、殷氏、来氏、王氏、林氏、孔氏、华氏、商氏、萧氏、庄氏、朱氏、牛氏、皇氏、南氏、左氏等上百个氏族,子姓最终消失在中原历史长河之中;现在全国唯一保留的一支由安徽迁入云南的子姓,也只有几千人而已。由于子汤氏被周族分流到各地,所以世居河南的子汤氏被逐渐消弱。

    春秋时期,宋桓公封三子汤原于睢阳荡(唐)邑(河南睢县)为荡邑大夫,官拜司城,史称“荡原”。荡原南征北战协助二哥宋襄公登上霸主地位,其孙荡意诸承袭爵禄,为历史名臣。荡意诸以封邑之名为氏,另立公族,史称其族为“荡氏”;因荡与唐同音通用,所以又称“唐氏”。河南睢阳荡汤氏因参加宋国司马荡泽叛乱,遭到宋国右师华元灭门诛杀,余者逃入楚国,被封为荡侯。《楚简帛》有“汤公”的记载,应是只荡侯。蕩侯统楚师伐徐,因楚国内乱,吴国、徐国切断荡侯的归路,荡侯被俘,荡家军流散于江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,为避祸而去荡草字头改为汤氏。春秋时期,河南洛阳阳人聚为阳汤氏郡望;汉代,阳人聚阳(汤)雍伯被拜大夫,其娶北平徐氏,迁居北平;阳(汤)雍伯因能种石为玉,天子赐田一顷,称“玉田”,则举族再迁封地河北玉田(今属天津蓟县),成为当地望族;南北朝时期,阳汤氏因避战乱,由河北玉田逃到山东青州被满门袭杀,阳(汤)休之因知觉而幸免于难,其逃回河南洛阳祖籍,齐后主武平6年,拜阳(汤)休之为正尚书右仆射,领中书监,因其族为燕郡北平名族,而封为“燕郡王”,寻除开府仪同,历纳言中大夫、太子少保;阳(汤)休之晚年谢青弃紫定居洛阳;隋代洛阳阳汤氏因避天子音讳,而改为汤氏,而宋代洛阳则改称“洛汤县”;汤休之八世孙汤峤,唐进士,历宫右台侍御史,唐中宗景龙4年(710年)转任同子司业,唐高宗时任国子祭酒,因其祖上为北平望族,故而封其为“北平伯”,其后回迁北平。春秋时期,郑国封宋公子于锡邑(河南淮阳),称“锡汤氏”;因宋、郑两国争夺淮阳飞地,锡汤氏成为牺牲品,其族余部被迫南迁安徽、江苏,其居地曰:“锡义山”、“无锡”,湖北郧县古为麋国,春秋时期改称“锡穴”,应是锡汤氏南迁后的一个聚居地,故而得名。《水经注》曰:“郧县有锡义山”;《郧县县志》释曰:“今称阳义山,锡又为析也。”典曰:“锡为阳音。”锡汤氏为避祸而改称“阳氏”,为楚国望族。因阳与汤同义通用,锡阳氏在隋代为避讳而改为汤氏。汉代末年,锡(汤)光出任交趾(越南河内西北)太守,率部南迁越北,其后融入壮族汤氏。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,建立“秦帝国”,其慕河南开封昌汤氏汤昌之子昌(汤)隆之名,礼诏其入朝封为“博士”。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卢生、侯生议论朝政,令将460名儒生阬杀于咸阳,昌(汤)隆幸免遇难逃回家乡,为避祸而改为汤氏。汉文帝朝,汤隆玄孙汤德新出任开封太守,功绩卓著升任太尉,其举族渡江迁居晋陵(江苏武进),成为当地望族;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,置南海、苍梧、郁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真、日南、珠崖、儋耳九郡,并向九郡之地大批移民。汤德新之子汤璋响应政府号召,率部族移居于交趾(越南河内西北),出任交州通判,昌汤氏由此入越,散居于越南平治天省及高谅省成为当地望族,逐渐融入壮族汤氏。秦始皇灭卫,迁卫君于野王(河南沁阳),殷汤氏随卫君迁居野王(河南沁阳),成为当地望族;汉代,野王(河南沁阳)殷(汤)续,出任北地太守,因功封于河南长平(西华),为长平殷汤氏始祖;《西华县志》曰:西华秦属颖川郡,汉属汝南郡,东汉属陈郡,隋属淮阳郡,宋属淮宁郡。西华在秦时称“长平”,西汉时称“西华”,隋时称“柳城、鸿沟”,唐武德元年称“箕城”,唐景元元年称“西华”至今;汉灵帝时期,河南长平人、冀州刺史殷(汤)封,为避党锢而辞官,迁居曲阿(江苏句容),其后裔在三国时期成为东吴重臣,世代官宦;三国时期,魏国著名阴阳学家、河南陈郡长平人殷(汤)登,其精通占卜之术,知天道,魏文帝曾问道于汤登,赐毂300斛,其迁居河南安阳内黄县,被尊为内黄县殷汤氏始祖;晋永和8年(352年)3月后赵大将、河南陈郡长平人殷(汤)勤,聚集胡人、羯人万余人起义,占据绎幕(山东平原西),自称“赵帝”,遂定居于山东平原西;晋永嘉年间,天下大乱,五胡乘势进入中原,河南士大夫不甘为亡国奴,纷纷举族南迁,因而河南殷汤氏,一度成为空白,而在江南却被尊为第五大门阀;北宋初年,殷汤氏为避宋太祖父子名讳、音讳而改为汤氏;

    隋炀帝大业2年(公元606年)陕西华阴杨汤氏始祖越国公、尚书令杨素卒,其子杨玄感袭爵嗣,官拜礼部尚书,其族迁居黎阳(河南浚县);隋炀帝好大喜功,建东都、游江南、开运河、屡征高丽(朝鲜),使国库空虚,民不聊生;隋炀帝大业9年(公元613年)6月杨玄感于黎阳(河南浚县)起兵反隋,欲除暴君,其率10万之众围攻东都,因隋军援兵至,杨玄感兵败而死。隋炀帝恶其同姓,诏令越国公杨素族改为“枭氏”;但杨素族裔不肯接受这屈辱的姓氏,所以越国公族裔为避祸而改为汤氏,并南逃两广地区避祸,融入两广汤氏之中。杨玄感虽然失败,但他的义举最终导致各地义民纷纷揭竿起义,形成推翻隋王朝的燎原大火。隋炀帝大业13年(617年)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乘势起兵太原(山西太原),其以山西为基础,在殷(汤)开山的支持下,西破长安(陕西西安),立都于长安,迎立代王杨侑为帝,尊隋炀帝为太上皇,自封宰相,挟天子而令诸侯。618年宇文化及弑隋炀帝,李渊逼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己,代隋而有天下。李渊称帝,建立唐王朝,殷(汤)开山以开唐24 功臣之一被封为郧国公,官拜吏部尚书,谥“节”,配享唐祖庙,图像凌烟阁;唐高宗永徽年加赠司空。因隋末唐初的战乱,导致陕西人口大量流失;为此,唐王朝统一中原后,实行“河南填陕”政策,仅从陈郡西华迁入陕西的人口就多达万余户,而由陈郡西华迁陕的殷汤氏则定居于陕西咸阳、户县等地区,成为当地望族。由于,陈郡西华殷汤氏迁入陕西等地,所以陈郡西华在唐代以后,就已经找不到殷汤氏的踪迹,一个世家大族的发源地,由此衰竭。唐代中叶,周汤太宝第36世裔孙、河南汝水人汤振麟官拜荆湖都统,其以军功封中山郡,逝后追谥“文毅”。其族因而自号“中山堂”,家谱曰《中山族谱》。汤振麟长子汤盖先,唐时迁居河南陈留郡;为此,陈留郡汤氏再度繁衍,其次子汤美先徙居江西南丰,成为当地望族;三子汤善先为唐进士,官至御史中丞,迁居江苏溧水,成为当地望族;其四子汤养先迁居山东济宁,成为当地望族;其五子汤义先迁居浙江绍兴,成为当地望族。中山汤氏五大房,繁衍生息,遍及海内外,形成汤氏的最大一支,因而其后称“中山优秀”,其堂号为“中山堂”,世人皆称汤氏为“中山大夫”。

    唐时,在河南境内设都畿道和河南道。唐代河南汤氏向外省移民形成高峰;唐代初年,河南陈郡人汤天柱,出任翰林院翰林学士;其子汤开运,唐官居湖南,致任后,遂定居湖南醴陵;汤开运次子汤景行,唐任吉州(江西吉安)刺史,致任后,迁居江西庐陵(吉安)习溪桥横曲卷;汤景行曾孙汤一奇,唐迁居江西庐陵城东笔仞山,其长孙汤文(一说河北范阳人),考取状元,出任并州(山西)刺使,江西吉安《汤氏族谱》、高剑峰《中国100个大姓》、李吉《姓氏祖先图典》均有汤文考中状元的记载,但是国史中和《中国状元》一书中却没有被录入。汤文长子汤修德迁居睢县(河南睢县);唐代末年,汤修德次子汤濛为官江宁(江苏南京);因天下大乱,汤濛遂举族渡江迁居江宁(江苏南京)、句容(江苏句容)定居,形成当地巨族。

    唐高宗总章2年(669年)福建漳州、汀州一带的畲族人民在苗自成、雷万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,由于漳州隶属于广东都督府管辖,唐高宗诏命广东都督府朝议大夫陈政出任岭南行军总管、玉衿卫翼府左郎将、归德将军,奉旨征讨畲族叛乱。陈政是河南固始人,其部属多为固始人,陈政率领偏裨将123员,府兵3600名入闽平叛。随陈政入闽的军官中有两位汤氏兄弟,哥哥汤智,任府兵校尉;弟弟汤简任府兵队正,据福建云霄《汤氏宗谱》记载:汤智、汤简兄弟是河南固始人。但是在唐初《河南固始县志》中并没有汤智、汤简的记载,而在江西南昌《汤氏宗谱》、范阳《汤氏宗谱》中却有汤简的记载。因而,汤智、汤简的籍贯还有待认定。《闽中记》曰:“永嘉之乱,中原士族林、黄、陈、郑四族先入闽,今闽人皆称固始人。”通过这段文字记载,就可以看出,当时因固始人文集团在福建有很深的影响,加之固始人陈政、王审知家族自唐至宋先后统治福建,所以福建名族多附庸固始籍贯。因而《闽中记》才会重重的加上一笔“今闽人皆称固始人”。汤智、汤简率部随陈政入闽平叛,由于寡不敌众,退保九龙山,奏请朝廷增兵。唐高宗诏令陈政的哥哥陈敏、陈敷率领援军入闽增援,其中共有58姓军校。陈家军会师后,合计64姓军校,经一番苦战终于平定畲族起义烽火。战后汤智、汤简兄弟奉命驻守福建漳州开垦屯田、招抚畲民。陈政死,其子陈元光承袭父职,武则天垂拱2年(686年)朝廷接受陈元光奏陈,准其在漳州设治,建立漳浦、怀恩(今属诏安)两县。汤智、汤简兄弟致仕后定居于漳州龙溪县柳营江乌浔村,(今龙海县角美镇乌浔村),被称为漳州汤氏始祖。宋高宗绍兴2年(1132年)朝廷为表彰唐代将士开闽之功绩,追封汤智为竭忠辅国将军;追封汤简为昭德将军、奉政大夫。其子孙分迁福建龙溪、龙岩、云霄、华安、长泰、天田、闽县、福清等县,成为当地望族。明清时期,漳州汤氏渡海散居于世界各地及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等省,因而福建云霄、华安、长泰等县被称为“华侨之乡”。

    唐宪宗元和9年(814年)吴元济于蔡州(河南汝阳)举事,派兵四掠邻县,光州(河南信阳,河南固始隶属于光州)人亦举旗响应。据福建周宁《汤氏宗谱》记载:河南固始朱皋里人、唐太师汤泽为避祸,率汤小录、汤福、汤时进、汤开、汤寿、汤庆、汤泰、汤道、汤德、汤仁、汤奉直、汤奉敬、汤艺十三子及仆从由安徽渡江,途经浙江平阳,留八子汤道于此;而后率众入闽。汤泽认为川中(福建周宁里亩、凤山、凤洋)是发祥之地,于是让五子汤寿迁居福建川中(周宁)开基;而其长子汤小录则迁居福建闽城开基;次子汤福迁居福建侯官开基;三子汤时进迁居福建古田开基;四子汤开迁居福建罗源开基;七子汤泰迁居福建南剑开基;九子汤德迁居福建永福开基;十子汤仁迁居福建泉州开基;十一子汤奉直迁居福建泉州洛阳镇开基;十二子汤奉敬迁居福建连江开基;十三子汤艺迁居福建建宁开基,形成福建汤氏十大望族,由此福建成为汤氏郡望;因此,唐文宗开成年(836——840年)朝廷委任汤克卿为福建建宁州剌史。而汤泽第六子汤庆则迁居广东广州,成为广州始祖。但是《固始县志》、《光州县志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都没有查到有关唐太师汤泽、殷泽、阳泽、温泽的资料;所以,汤泽很有可能是浙江平阳人,而河南固始只是东晋以前祖籍,因而汤泽墓在浙江平阳吴岙山。而《周宁县志》则认为汤氏始迁川中(周宁县)的不是汤寿,而是他的两个儿子汤鼻、汤耳。

    宋以汴州(河南开封)为都城,因而在河南境内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。宋太祖开宝8年(975年),宋太祖遣宋将曹彬、潘美伐南唐,宋军自春至冬围江陵(江苏南京)长达10月,南唐粮绝,唐后主李煜被迫出降,宋太祖封其为“违命侯”。南唐宰相、安徽贵池人汤悦随唐后主降宋,宋太祖久慕汤悦文名,见其神貌异常喜曰:“卿之贵异,他日无比者”。乃拜汤悦为光禄卿,因其祖籍陈郡,则封其为陈郡男,汤悦则举族由安徽贵池回迁到汴梁(河南开封);因汤悦曾封为南唐范阳公,所以其族自称“范阳堂”,家谱曰:《范阳族谱》。江苏金坛人汤文奎,宋任御史大夫,因而迁居汴梁(河南开封)开基;四川人汤子文,宋徽宗宣和年任翰林,亦侨居汴梁(河南开封);金兵南下,虏宋徽、钦二帝北归,宋高宗南渡钱塘(浙江杭州)立都,汤子文举家随宋高宗南渡徙吴,定居于暨阳(江苏江阴),其族为当地望族。北宋时期,随着外省汤氏回填河南,河南汤氏在宋代再次兴旺发达,而且多元化的汤氏在宋代开始逐步融合。宋时汤氏人口为12万,占全国总人口的0.16%,排在《百家姓》第97位,而河南汤氏则居全国汤氏中上;河南开封则为宋代汤氏郡望。

    北宋末年,金兵南下,河南汤氏为避战乱,再次大规模南迁,河南内黄人汤怀,任宋军都统,其率领汤家军随岳飞入赣围剿起义军李成部,遂定居于江西饶州余干县。宋钦宗靖康2年(1127年),河南人汤晖护驾南迁,战死于江苏扬州,宋高宗封其为“崇武侯”,赐江苏丹徒润东丁冈400顷田为其子孙食邑。河南杞县汤氏则举族迁居江苏阜宁县,其族后裔汤福新,元时任海宁州知州;元初,汤福新辞官徙居江苏山阳,因避战乱,又迁至江苏泗阳县赤鱼里开基,其善于经济,元时其家富冠江浙两省,被誉为“江浙第一富户”。宋钦宗靖康2年(1127年)金兵攻占汴梁(河南开封),开封府祥符县党(汤)居村珠玑巷汤氏举族南迁,据《汤氏族谱》记载:仅汴梁(河南开封)祥符县党居村珠玑巷迁出的汤氏就有汤贵、汤纲、汤维、汤佐、汤佑、汤统、汤什、汤仁化、汤文泽、汤朝佐、汤濠迳等,开封汤氏经河南商丘入安徽,一路辗转跋涉,最终经江西南安(大余县)小梅关翻越大庾岭,定居于广东南雄保昌县牛田坊敬宗巷,为怀念故里,更名为“珠玑巷”。宋高宗绍兴元年(1131年)南雄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汤氏因躲避皇妃苏氏一案,迁徙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定居,并分迁冈州大良(广东新会)、广东南雄、广东花县(花都)、广东增城、广东三水等地开基,并将中原文化传播至珠江三角洲地区。然而,由于河南因战乱、南迁,人口锐减,据《南阳县志》统计:南阳在宋时人口达50万人,金时人口降至22.2万人,元时人口降至5000人。

    女真族创建的大金国统一中国北方后,在河南境内设南京路;蒙古国灭亡辽国、西夏国、南宋王朝后,建立了以北京为政治中心的大元帝国,在河南境内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。金、元时期,东北女真族汤(唐)古氏、汤(唐)括氏;西北党项羌族汤(唐)古氏、汤(唐)兀氏进入河南开封定居,由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,并在明代融入汉族汤氏。元末,江南的南汉人不甘受异族的残酷统治,在江南各地纷纷起义反元,濠州(安徽凤阳)人汤和亦举族起义,其统率汤家军先后征服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,协助朱元璋打下江南半壁江山,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盖世之功,被列入开国功臣,因其为中山堂后裔,故封为“中山侯”;而其祖籍为信州(江西上饶),加封汤和为“信国公”。明洪武2年(1369年)朱元璋拜汤和为偏将军率部北征,汤家军一举荡平河南,明王朝在河南境内置河南省,后改河南布政使司。汤家军主要是以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苏起义军和各省降兵组成;因而,汤家军中的汤氏多来自以上数省,随着汤家军分驻河南各地,汤家军汤氏亦移入河南境内,据《河南范县志》记载:河南范县汤氏,为信国公汤和后裔。安徽来县人汤宽从汤和攻克河南归德(商丘),取河南汴梁(河南开封),分守汴梁东门,论功封昭信校尉,世袭广东神屯卫正七品百户;其次子汤铭征讨山寇有功,迁升河南归德(河南商丘)府睢阳卫前所千户,遂定居睢阳(河南睢县),成为睢阳第一大姓。明初,江西金溪县汤英随汤家军攻占河南邓州,官拜尚书(遍查史书没有记载,此典出自邓州后人所立碑文),遂定居于邓州裴营乡汤家集,渐成当地望族。汤和自河南沁阳翻越太行山,山西泽州、潞州、晋州、绛州、河中、晋南诸县望风而降。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汤望为躲避战乱,迁居河南仪封县汤家寨,成为当地望族。由于元末的战乱、天灾不断,湖北麻城汤道瑄后裔为躲避战乱及蝗灾,纷纷迁居河南信阳、新县、光山县等地,成为当地望族。元朝末年,河南新乡县八里畈乡汤北津人、汤道瑄孙汤八老,为躲避战乱再迁河南光山县西乡龚夏畈保汤老乡开基,明洪武初年考中岁进士,其族成为当地望族。河南汤氏,亦在元顺帝至正末年,为躲避战乱大批南迁,其中一支迁居浙江象山县。明政府为恢复河南生产力,开始向河南大量移民,河南人口开始大幅度回升。据《南阳县志》统计:元时南阳人口5000人,明时人口达38.8万人。明代,河南境内屡发大水,河南商丘汤氏迁居山西赵城、洪洞避水灾,成为当地望族;河南邓州人汤氏,明永乐年间迁居湖北房县;河南邓州人汤安夫,明代处士,则迁居山东登州府。洪水退去,河南原阳汤氏,则迁居河南虞城县谷熟集开基,成为当地望族。湖北麻城人汤梦春,明崇祯年迁居河南罗山,再迁信阳县定居,成为当地望族。

    明崇祯年间,陕西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,明朝昌平副总兵、安徽石埭四都人汤九州,奉命率汤家军镇压山西农民起义军,其英武绝伦,屡败义军闯王高迎祥部,使汤家军名震中原,汤九州因功迁署都佥事。明崇祯9年(1636年)2月,李自成率部由江苏入河南登封与河南嵩县义军会师。汤九洲闻报,密约左良玉夹攻李自成,然左良玉见义军势大而中途退兵,汤九洲率汤家军一营1200名官兵孤军深入,被李自成数万大军困于嵩县深崖。汤九洲率汤家军据险死战,义军屡攻不能破。至夜,汤九洲率部突围,终因寡不敌众,全军覆灭。河南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,将河南栾川县积潭区其驻军之地改称“汤营”,汤家军汤氏后裔移居于此,现已发找到700余人。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军摧枯拉朽的打击下,最终灭亡。

    明崇祯末年,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灭亡明王朝,于北京建大顺政权,但因其部队腐化,渐失民心,使大顺军战斗力逐渐减弱。东北的女真(满族)人,在明遗臣吴三桂的导引下挥师入关,一举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,并在北京建立大清王朝,开始了全国统一战争。清政府正式建立河南省,沿用至今。因明末河南境内成为明军与陕西农民起义军的主战场,河南人民惨遭战火涂炭,死伤累累。清朝政府为了补充河南劳力,从江西等数省向河南移民,仅江西临川李渡镇柴埠口下汤村就有许多家庭迁到河南,其中汤道山迁居河南双城县牛山、汤成科迁居河南确山县、汤恭九迁居河南固城县桥口,汤奇阳迁居河南泌阳县,使河南汤氏家族再次兴旺。据《南阳县志》统计:明时南阳人口38.8万,至清初人口恢复到48.8万,清末人口已经高达231.7万。

    民国27年(1938年)6月3日日军凭借着机械化部队的先进技术和进攻能力逼进河南省会开封,蒋介石为抵挡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进攻,决定掘开黄河大堤用大水阻止日军的进攻。商震领命后,将这个任务交给了56师上校旅长汤邦桢。6月4日黎明56师上校旅长汤邦桢率部上坝掘堤,但赵口一带多是流沙,随挖随塌。6月5日商震亲赴赵口掘堤现场督工,汤邦桢命令部队将炸药埋在沙土中引爆,但大堤仍纹丝不动。民国27年(1938年)6月6日日军14师团攻占开封,6月7日日军占领中牟,汤邦桢率领赵口掘堤部队撤出现场。新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改由新8师承担掘堤任务;6月7日夜新8师在花园口关帝庙西侧掘堤;6月8日用炸药爆破将具有20米厚的古堤炸开一个大缺口;6月9日蒋在珍命令炮兵用平射炮猛轰掘口,将缺口打宽了六、七米,黄河之水奔涌而出,使千年大堤顷刻坍塌。6月10日丈余高的洪峰巨浪从中牟县经安徽涡河,直泻洪泽湖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房屋村寨被荡涤一空。中国军队乘势发起反攻,收复中牟县、尉氏县,黄河大水战共歼敌2000余人,取得了一次有限的胜利。但黄河掘口却使豫、皖、苏三省44个县,5.4万平方公里土地陆沉水底,淹死民众89万人,1200万民众沦为难民(但历史被混淆,却将这段历史强加在汤恩伯身上,实际上汤恩伯是1942年出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,号称“中原王”)。河南地区因是此次大水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,许多地区的变成了黄泛区,河南汤氏名族在这次大水灾之中,或葬身水底,或流落他乡,损失及其惨重。河南睢县部分汤氏为躲避水灾而南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抗日战争,河南境内不甘当亡国奴的汤氏已纷纷举家迁徙,部分河南孟县汤氏则迁居上海、湖南、重庆;而河南光山部分汤氏则迁居陕西、甘肃、上海等地。

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河南人口迅速恢复,据《南阳县志》统计:民国24年(1935年)南阳人口510万人,1949年人口为533.7万人,1985年人口900.3万人。因新疆地旷人稀,国家动员内地向新疆移民、知识分子支边、军对改制建设兵团,河南光山、唐河等地汤氏不远万里迁徙到新疆,参加新疆建设。河南唐河人汤志玲,(女),响应国家号召移民至新疆长山子吴家樑村定居,1984年她创办一家鸡场,科学养殖,成为新疆自治区养鸡大户,被新疆自治州评为“劳动模范”。而河南光山人汤世文,任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医师;汤世武任新疆五家渠市旭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;汤世良,大专毕业,任新疆五家渠市101医院医师。

    由于河南汤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外迁,所以汤氏发源地的河南原住民已经找不到了,现在河南的汤氏,主要是明清时期来自江西、湖北、山西的汤氏移民。因而河南汤氏在全国汤氏人口中仅位居中下等。现河南汤氏主要集中在河南睢县、固始、孟县、邓州、光山、淮阳、新县等地。河南汤氏人口虽然不多,但是名人辈出,清康熙年间,河南睢阳人汤斌,官拜工部尚书,其以儒学名扬天下,以廉洁被誉为“大清第一大清官”,被尊为清八大“文正”之首,入祀文庙,被天下供奉,为汤氏赢得了崇高的荣誉。

 

    《中山汤姓源流》共计182万字,原稿210万字,欢迎出版社前来洽谈合作出版事宜,欢迎印刷厂前来洽谈印刷事宜

    联系电话:010——63044296(14点——22点)汤锦程


网友评论:
 本文共有0条评论